我省2011年“面对面”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根据团中央的统一部署,2011年“两会”前后,我省统一名称、统一主题、统一时间、统一行动,省、市及42个县(市、区)开展“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积极反映新生代农民工的普遍性利益诉求,省市两级直接向“两会”提交有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提案议案建议50件,将“面对面”活动拓展到县一级,形成了“面对面”活动良性发展的态势,进一步扩大了社会影响力。
一、面对面听取心声,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的利益诉求。广泛了解、准确把握新生代农民工的普遍性利益诉求,是有效开展“面对面”活动的重要前提。各地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采取多种形式,密切联系广大青少年,特别是新生代农民群体,零距离、面对面、多渠道地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呼声,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问题。在今年的“面对面”活动中,围绕“ 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主题开展专题调研。团省委组成课题组先后在北京、广东、浙江、上海等省市以及合肥、芜湖、巢湖、阜阳等市发放调查问卷1380份,直接与近百名农民工面对面了解情况,到省直相关厅局了解情况,在广泛收集文献、深入研究、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形成《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调研报告》,该报告获得全国调研一等奖,并以专报形式向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有关领导报送,得到高度认可和广泛关注。各地除了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户籍、住房、工资待遇、社会保障、医疗等现实情况外,还关注心理状况、闲暇时间等,如宿州市形成《新生代农民工子女心理状况调研报告》、马鞍山市形成《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闲暇生活状况调研报告》。各地还注重运用网络等新媒体,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学习、生活、成长环境等情况。芜湖市通过12355热线电话、QQ群、门户网站和论坛、电子政务短信平台等广泛发布面对面活动信息,多途径征集社会关心的青少年问题。
二、建立长效机制,为“面对面”活动拓展到县提供制度保障。团省委联合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共同制定“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实施方案。成立省“面对面”活动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各自确定一名工作人员作为联络员,具体负责全省“面对面”活动的安排部署、整体策划和组织实施。规范了活动流程,有力指导各地开展“面对面”活动。芜湖、黄山、宣城、铜陵、蚌埠、阜阳等6个市与人大、政协机关联发了文件,成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安庆、池州等市单独下发了文件。
三、规范流程,集中开展,成效显著。2010年11月至2011年2月,全省集中开展了以“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为主题的“面对面”活动,各地结合实际,确定了二级议题。全省17个市均开展了集中活动, 42个县(市、区)开展了集中活动,共组织召开面对面座谈会70余次,参加活动的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300余人,围绕主题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建议,“两会”期间,各级团组织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充分运用发言、建议、联名提案等方式,进行广泛呼吁,省及各市“两会”上共提出涉及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的提案、议案、建议50件。这些提案建议集中反映了共青团、青联界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关心和支持。在省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团省委副书记汪华东代表共青团、青联界别作了《推进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发言。省委常委、副省长赵树丛作出专门批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