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里的新青年:中冶华天公司团委邀请高端人才通过镜头分享工作感悟
镜头里的新青年:中冶华天公司团委邀请高端人才通过镜头分享工作感悟
编者按:2014年初,中冶华天公司着眼转型升级所需,聚焦企业未来发展,从“人”这一最关键要素入手,先后实施了“1793”“21135”人才登高计划,从10万余份简历中,精挑细选,录用了来自“985”“211”院校、优秀海外高校人才共计368人。三年半来,这些高端人才在公司转型升级征程中成为了有生力量,他们与公司的优秀专家、科研技术人员一道,开拓创新、奋勇拼搏,为提升企业整体科研能力和技术水平、抢占新兴产业技术制高点、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9月,公司团委通过镜头,采访了近两年来通过人才登高计划引进的部分高端人才。
郭志栋,深圳分公司,于2015年7月入职。
在华天,始终有像家人一样关心、支持和帮助你的部门领导、同事,每当遇到困难或不解,他们会第一时间帮你排忧解难。在华天,有公平、公开、公正的职业发展平台,只要你积极主动,敬业忠诚,坚持学习,勤于思考,人生就充满无限可能。
李虎,市政设计研究院道路专业,于2016年4月入职。他说“华天的工作氛围很好,很大一部分都是80、 90后,我们能够在一起轻松地学习及探讨工作上的问题。我身边每一位同事都非常的优秀,他们的专业知识素养、工作态度以及做事方法都值得敬佩。中冶华天是每一个年轻人追求梦想、实现自我理想的平台,衷心希望更多出色的年轻人加盟中冶华天”。
张莹,市政设计研究院结构专业,于2017年2月入职。她说“华天的氛围特别好,大家会经常聚在一起讨论技术问题。无论是资深员工还是刚入行的新人,大家都能平等的交流心得体会、分享成果。我喜欢这个集体,这是一支充满正能量的团队,更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姚家元,建筑设计研究院景观专业,于2017年3月入职。他说“工作半年来,对企业的认同感与日俱增。一是源于对工作的高效性,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把控;二是广阔的平台和认知面,华天集结了各专业的人才,为更好解决多专业问题提供了可能;三是公司愿意让我们去一线、基层进行历练,自身成长条件非常优渥。所以,我庆幸自己来到了华天,也感谢华天给予我成长和锻炼的平台”。
冯红翠,工业环境能源分公司能源专业,于2015年10月入职。她说“过去的两年中,我承担了‘焦炉化煤气余热回收’‘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研究’等科研开发项目,参与了电站方案设计、锅炉EP工程图设计等工程项目,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华天是充满人文关怀的企业。我非常感谢华天,因为她的高端人才引进计划让我能够有机会和这样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人相聚在一起,为了自己的生活和梦想,在这座城市里,一起奋进、一起拼搏、一起成长”。
李叶澄,水环境技术研究院,于2016年11月入职。他说“进入华天以来,我感受到了良好的工作氛围,以及在学校都不多见的强大团队凝聚力,工作中领导带头猛干、同事之间无私分享,互相帮助、共同成长,很庆幸自己一出校门就进入这样一个平台,这里能看到无限的可能。对于有理想的年轻人来说,华天是最好的奋斗起点”。
王庆杨,市政设计研究院结构专业,于2016年5月入职。他说“市政院是华天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业务范围很广,在这里你既能学到很多,也有你大显身手的地方。我们的团队不仅有经验丰富的专家与教授,也有充满创新与活力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能和他们一起探索结构设计的奥秘,充满了惊喜与挑战”。
姜岚,“互联网+”研究院,于2016年7月入职。她说“依赖于华天提供的优质资源和机会,我有幸接触了多个互联网+、智慧城市等项目,做了多个解决方案,也做过多场方案汇报,接触到了多个层次的人群,让我从一名普通研发人员逐渐向咨询顾问转型,我的阅历、视野和格局都有了全面的提升。研究院的团队氛围都非常融洽。在一起时,我们聊工作、聊业务、聊生活、聊孩子教育,我们其实更像家人”。
王思佳,工业环境能源分公司固废处理专业,于2016年7月入职。她说“在我心中,华天更像是一个温暖的家。华天已经有60年的历史,身边的前辈都是从刚刚毕业的年轻人与华天一起成长起来,他们把华天当成了家,也把同事处成了兄弟姐妹。这种情感很值得珍惜,很打动我。华天就是通过这样的文化,吸引了年轻人,也为年轻人提供了宽广的舞台。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抓住机会,展现自我”。
蒲春雷,钢铁设计研究总院轧钢专业,于2016年1月入职。他说“来到华天后,我发现这边特别注重培养理论在工程中的实战能力,部门安排导师、随工程项目实习、与机电液等各专业共同研讨方案等都是围绕具体项目,一个工程的成功很有成就感”。
李育松,水环境分公司,于2015年7月入职。他说“入职以来,我主要负责了市政生活污水处理、海水淡化、市政给排水管网、海绵城市及河道治理方面的设计工作。这里的工作氛围很好,年轻人也很多。领导会关心新入职员工的职业规划和发展,为每个新员工规划发展方向。在这里,我每天的工作都很充实”。
李明,节能环保研究院土壤专业,于2015年7月入职。他说“工作以来,我深切感受到公司对人才和科研工作的重视,依托华天高新技术企业平台优势,我们很多同事都参与了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这让我逐渐认识到华天也是从事科研实践的大好舞台”。
石海军,钢铁技术研究院设备专业,于2015年9月入职。他说“得刚来华天的时候,我对冶金行业的工艺、装备都不熟悉,公司给我安排了一位职业导师,他在工作、为人上对我悉心教导,让我在装备技术、研究方法上不断提升,同时也让自己成为了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受益很多。”
镜头里,这些来自不同部门、不同专业的高端人才通过视频,分享了加盟中冶华天后的工作心得和心历路程。他们意气风发、昂扬向上,对公司及个人未来发展充满信心。(郭志栋)